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一直受到政策、技术、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政策的支持也在不断推动着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2024 年,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一段较为复杂的走势。年初,受到 2023 年上半年医疗反腐政策的持续影响、DRG/DIP 政策的全面落地以及大盘情绪面的不利因素,行业整体走势较为疲软。然而,3 月国内出台的设备更新相关政策为行业带来了一丝暖意,行业情绪有所回暖,板块走势向上。但好景不长,随后由于医疗设备招投标及新产品入院不及预期、耗材集采持续扩面、企业经营业绩不及预期等问题,板块再次持续下行。直到 9 月,美联储宣布自 2020 年 3 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市场流动性增加,同时国内发布一揽子增量政策,市场情绪同步回暖,板块走势才止跌回升。
从板块涨跌幅来看,2024 年初至 12 月 24 日,医药生物(申万)板块跌幅为 -12.59%,在申万 31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末位,相对沪深 300 跑输 28.70 个百分点;医疗器械(申万)板块跌幅为 -12.83%,在 6 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 4 位,跑输医药生物(申万)0.25 个百分点,跑输沪深 300 指数 28.95 个百分点。子板块方面,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跌幅分别为 -18.43%、-12.92%、-6.99%。
在估值方面,2024 年医疗器械板块整体估值水平有所下滑。截至 12 月 24 日,医疗器械板块 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均值为 29.18 倍,相较 2023 年估值下滑 8.44%,在医药生物 6 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 2 位;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 8.58%,相较于沪深 300 溢价 155.08%。分子行业来看,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板块 PE 分别为 31.15、33.97、21.26 倍,相较 2023 年估值水平分别下滑 3.61%、3.91%、22.30%。
个股表现方面,2024 年初至今,医疗器械行业个股整体涨少跌多,板块仅 18 只个股实现正收益,个股之间分化明显。涨幅排名靠前的个股有浩欧博(188.55%)、热景生物(47.26%)、健帆生物(35.27%)等;跌幅排名靠前的个股有奕瑞科技(-69.77%)、伟思医疗(-52.73%)等。公募重仓前十大公司分别为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惠泰医疗等,相较 2023 年,医疗设备行业占比下滑,医疗耗材行业占比提升。
设备更新带来行业新增量 202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标志着设备更新政策的正式启动。该政策旨在到 2027 年实现包括医疗在内的多个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 2023 年增长 25% 以上。随后各省市迅速跟进,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医疗装备更新改造的重点方向和量化指标。中央财政通过财政贴息政策为设备更新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医疗机构融资成本,激发更新改造的积极性。随着资金落实,国内招投标数据回暖,部分项目逐步落地,此前医疗设备领域虽出现“采购犹豫”现象,但中长期总量需求不变,医疗设备板块有望迎来拐点向上。
家用医疗器械消费政策托举下有望受益 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因新冠疫情而加速成熟,人们更加注重日常健康监测和预防保健,主动购买家用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健康管理。同时,政策的支持也为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多地将血糖仪、血压计等家用医疗器械纳入个人医保账户支付范围,降低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国产企业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受益,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实现快速发展。
创新器械全链条支持政策逐步落地 在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呈现全链条覆盖的趋势,从研发、生产到使用和支付环节均给予了明确的支持。审批端,自 2014 年实施特别审批程序以来,通过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审批时长也趋于稳定,反映出审批“绿色通道”的常态化。支付端,国家医保局明确指出,将指导各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创新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对创新器械予以支持。此外,对于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的收费准入,国家提出了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核等措施,以满足不同创新层次的合理收费需求。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为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审批、威廉希尔登录使用和支付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进一步激发了行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产业升级。
集采政策稳定后,行业格局重塑带来新机会自2019 年以来,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从地区试点逐步扩展至国家层面,覆盖了主流使用耗材。当前集采规则设计趋于合理和细化,核心目标是以价换量、合理竞争、稳定预期和稳定临床供应。带量比例的提升和梯度分量的实施体现了“以量换价”的逻辑,分组细化保证了企业竞争的充分性和公平性,价格组成纳入伴随服务价格考虑了企业经营成本。中选规则的核心是“稳市场、稳价格、稳临床保供应”,通过设置熔断机制和复活机制,避免恶意竞争,提升企业中选率。随着集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改善,对于行业估值的压制有望减弱,国产替代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增长机遇。
关注设备更新带来的投资机会设备更新政策的实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量市场。随着各省市具体实施方案的出台和资金的落实,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逐步落地,相关企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国内医疗设备龙头企业,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渠道等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在设备更新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把握家用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在消费刺激政策的支持下,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居家医疗习惯的养成,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建议关注国内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如鱼跃医疗、可孚医疗等,这些企业在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关注创新器械的投资机会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在全链条支持政策的推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威廉希尔登录随着审批“绿色通道”的常态化和医保支付端的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将更加顺利。建议关注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如心脉医疗、爱博医疗等,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注集采政策带来的投资机会集采政策的稳定和调整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集采规则的不断完善和国产替代的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相关企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产线布局全面、集采影响逐步消化、国际化业务发展顺利的国内企业,如大博医疗、春立医疗、威廉希尔登录三友医疗、威高骨科、爱博医疗等,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布局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